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有望重啟 | ||||
發布時間:2011/9/2 瀏覽次數:2740 次 來源:金融時報網 作者:孟揚 | ||||
近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吳顯亭表示,國務院已經批準信貸資產證券化繼續擴大試點,央行目前正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研究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實施方案。 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擬擴大的消息,無疑為中小企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不僅如此,對銀行來說,將小企業貸款打包出售,既可以騰出信貸規模為更多小企業發放貸款,又有利于信貸資產風險的分散,可謂“銀企雙贏”。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商業銀行對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普遍表現出謹慎態度,如何控制中小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成最大擔憂。 打通信貸與金融市場通道 作為進行直接融資的金融工具,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資產,通過結構性重組,轉變為可以在金融市場上銷售和流通的證券,并據以融資的過程。 早在2008年10月,央行就曾批準浙商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6.96億元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雖然數量不大,但敞開了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提高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積極性的新路子,為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提供了實踐經驗。 “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既能夠發揮銀行在信息搜集和處理方面的優勢,又能夠發揮市場在風險分散和資源優化配置上的優勢,對解決小企業融資問題而言,提供了一種新的混合式的方案。這種結構性融資模式,由發起人將其能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資產打包后出售給一個特殊目的載體,由受托機構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支付給發起人,并以標的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支付資產支持證券收益。這種模式通過證券化技術的運用,打通了信貸市場與金融市場間的隔離。”浙商銀行行長龔方樂認為。 直觀來看,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屬于公司貸款資產證券化的一種,但由于小企業貸款及其所構成的資產池具有區別于一般公司類貸款的特點,因此一般視為一個獨立的品種。“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操作過程首先是有信貸需求的中小企業向銀行提出申請,銀行進行資質評審之后確認允許獲得貸款的企業名單和額度。之后,銀行方面會對貸款總額進行資產證券化,把支持證券推向投資市場。”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事實上,在國外,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已相當成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擔保貸款證券化,但目前歐洲是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主要市場。從2000年至2007年,歐洲累計發生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144起,發行總額1900億歐元。其中,德國和西班牙兩國的交易量占到75%左右。 銀行面臨諸多利好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積極地推進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有著多方面的好處。以銀行再融資為例,再融資是由于銀行不能達到監管層資本充足率標準而實施的,如果商業銀行使用信貸資產證券化這個工具的話,就能夠把多種資產進行打包證券化,把長期貸款換成流動資金,這樣既解決了資產充足率的問題,又能夠使不良貸款下降,也能夠優化資產,還能夠把風險轉移到更多的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中。此外,銀行的傳統業務是存貸款,而中間業務發展也很快,但是量還是很小。商業銀行推行資產證券化,會使商業銀行的信貸存量減少,擴大中間業務收入。 而專門基于中小企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一方面銀行可以獲取更多資金用于專項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緩解當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題;另一方面銀行將信貸資產的風險轉移給其他金融投資者,有利于銀行風險分散和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成本。 “當前銀行從事小企業貸款的一個取向是‘專業化經營’,即建立專業化的機構專門從事小企業貸款。但是如果這個機構的存款來源不足,必然掣肘其發放貸款的能力。現在通行做法是通過吸納大企業的存款和個人儲蓄存款的方式,來‘曲線’支持小企業專營機構。這對主要客戶群體為小企業的中小銀行來說是一個挑戰。”龔方樂認為,“而混合模式解決方案將小企業貸款的專營模式與資產證券化技術相結合,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擴大了銀行的資金來源,釋放了資本,對于銀行提高放貸能力,為小企業提供可持續的服務,探索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找出了一條新思路。” 信用風險是最大障礙 在業界普遍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重啟給銀行和中小企業帶來諸多利好的同時,也有悲觀者表示出對風險控制的擔憂。 “自2005年試點以來,資產證券化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都很小。2007 年,資產證券化迎來了第二批試點。在試點過程中,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阻礙了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進一步試點。”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透露,正是出于控制風險的考慮,監管層正在考慮循序漸進地推行資產證券化,而不是向所有符合資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放。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對監管部門來說,證券化相對于銀信合作來講是可控制的資產流動工具,并且這種以真實信貸資產為基礎的證券化是實際資產保障,與次貸證券化有著本質區別。” 據了解,央行一直在大力推進資產證券化。央行副行長劉士余今年5月份曾表示,對資產證券化的推動不能僅僅局限于簡單試點和擴大試點,而是必須加快發展,重點發展。 但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從目前銀行的反映來看,商業銀行普遍對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表現出謹慎態度。“銀行間市場參與者都是投資傾向較為保守的大型機構,對風險較高、規模偏小的產品興趣有限,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進程并不會很迅速。”一位股份制銀行研究部門負責人表示。 在風險管理方面,浙商銀行的經驗是:總行對整個資產池事先進行反復審查和篩選,即使這些證券銷售完后,銀行方面仍然會按既定方式管理和考核資產池內企業的貸款情況,把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中小企業貸款相對于大型企業貸款來說,的確風險更大一些,也稱不上‘優質資產’,這就對發行機構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打消證券市場投資者對中小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疑慮,銀行在構建資產池時,篩選的門檻應該相應提高,例如增加房產抵押或其 |
||||
![]() ![]() |
||||
|
||||